《统计》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统计》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统计》教学反思1《统计》是数学课程改革下的一个新内容,它重视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我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出发,灵活选择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
通过设计“小象过生日”的情景,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将学生带入美好的情境,引起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主动提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方法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多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节课我设计统计“小象的朋友”、“联欢会买水果”、“同学们爱喝的牛奶”三个活动,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统计过程,获得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体验。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用“贴星星”的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水果,让学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有意义的数学
课程标准对数学内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本节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选择的事例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有趣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在统计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统计的用处确实很大。
本节课我还制订了一个评价方案奖励红旗,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参与情况,进行奖励。一是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协作的氛围;二是当本节课结束时作为评价各小组的一个依据;并又暗含着又一个生活中的统计。红旗变成了统计的对象,使学生感受到统计这一知识无处不在,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总之,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对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教材成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材”。
通过《统计》一课的教学,虽然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对统计表、统计图的认识也达到了欲期的目的。但是在处理细节上还不够成熟,在学习统计表和统计图之后,应加强对比,突出统计图的作用,指导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从而体会统计的意义。
《统计》教学反思三本单元的教学从总体来讲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为了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设计中,从以下几点来体现:
1、创设情境,从学生熟知的投篮比赛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体育比赛中的统计得分用到的就是统计知识,学生对于此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小动物投篮比赛的场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对统计的目的非常明确,为下一个环节的调查统计指明了方向。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索统计的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分析统计的结果。在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起用小方格来表示红花的盆数,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这种表示方法,为下一个环节正式的统计图的出现奠定基础。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时我要学生用写“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对学生来讲是个比较生疏的方法,要指导练习。我给学生推荐了用写“正”字的方法,就让他们来统计,结果发现有的学生无所适从,所以在这里我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今后要注意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才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准备更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需要更深入的把握教材,以便使课堂时间安排更合理更有效更深入。也许每节课不能面面俱到,但我们教师应该争取。
《统计》教学反思2当我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新的内容“统计”,突然有个稚嫩的声音传出“什么叫统计?”当时我心里特别的高兴,因为他懂得不懂就问,他有了问题意识。
“统计”一词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孩子们从表面是无法理解它的含义。为了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结合本单元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认为从以下方面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数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乐趣。在教学中,通过统计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让学生体会收集、整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对统计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学生探究如何统计的欲望。
二、让学生在课堂的小组合作活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下,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想出意料不到的解决方法,从而拓展思维,比如:如何统计水果的数量,什么样的方法更加便捷。小组讨论的结果是做记号,一个符号表示一个水果。
三、让学生体验数学于生活,体验出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意识”
这节课我特别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情景,让学生把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比如如何统计班级小朋友喜欢动物的情况。让学生感知学习数学的价值是为了应用。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会提数学问题并能解决。
本单元学习的一个易错点是将通过观察从条形统计图中发现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分不清。这是本单元学习孩子们出现错误最多的,学生很容易将”你知道了什么?”和“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混淆。“你知道了什么?”是你从图上发现的信息通过准确数字表达出来的。而“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是必须先写出你提出的问题,然后写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数学的生活化使得数学的课堂充满了乐趣。通过本单元的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让我体会数学课堂真正的价值让孩子们学以致用,学有价值的数学更加有利于她们的成长。
《统计》教学反思3分类统计属于“统计与概率”的知识领域,这是学生第三次接触统计知识,有了前面的基本统计知识做基础,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起来难度不大。 ……此处隐藏9015个字……、学中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视思维拓展,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数学作用
在练习的设计上,我有意识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在议一议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当分母是分子的3倍的时候,摸到红球的可能性相同。在猜密码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到随着猜的次数增加,猜中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猜到最后一个的时候猜中的可能性就是100%或是1,说明肯定能猜中。而正是在这一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了知识,巩固了知识,而且通过活动,从而发现规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促进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
《统计》教学反思12认识统计图的另外一种形式横向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合理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一直在想,应该找到一个学生们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课前小研究,于是,我选择了同学们每天要做的“吃早餐”作为调查对象,一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和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相信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必然有所想所思,这样,孩子们在读了图表后,也能进行相关的决策。
我觉得我后面设计的判断用那种统计图表示学生所喜欢的体育项目这道题,在此处,显得有点多余,还好,学生在说的时候,都持有不同的意见,也听到了不同的同学不同的声音。在小动物比赛跑这道题上,学生们在回答时,对于图上提供的数据,能想到很多,这也算是学生对数据进行的一种充分的分析和思考吧。孩子们闪现了很多知识的灵光:如鸵鸟比较有耐力,善与长跑,猎豹动作迅猛,但是耐力不强,不太善与长跑,善与短跑......
纵观全课,我觉得条例还算是比较清晰,也能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所思所想,但是,学生过于沉稳,气氛不够活跃,教学设计,也不够严密,比如对教材的解读和把握还不够完美,以后还需在活跃课堂气氛方面多下功夫。
《统计》教学反思13复式统计表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通过具体的统计活动,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填表、分析的方法。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及统计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我设计了让学生发现单式统计表的不足,从而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需要这一过程,并尝试让学生将单式统计表合成复式统计表的这一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学生共同完善复式统计表的各个部分,帮助学生清晰的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也为学生能正确地填写和分析复式统计表作了很好的铺垫。这节课,我用了较为多样的激励语言,很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1、在学习方法上,让学生谈怎样把单式统计表改成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时,我应该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策略。
2、在学生汇报时我提问了一名学生,这个学生一步到位讲完了,我就过去了。应该抓住知识的生成点,让学生说复式统计表就是合起来,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加起来,这时老师及时引导,那只能看出总数不能够看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所以需要加上男生活动和女生活动一栏。应该让学生从不会一点点去描述,让大多学生听会。
3、重点内容是分析数据不是看表。
4、这节课的容量大,很遗憾的是课本设计的习题不能一一在课内完成,学生们初学复式统计表还得不到充分的练习,这样孩子们对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还不够熟练,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统计》教学反思14首先,我试着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方面做了一点尝试。
1、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
《标准》指出::学生应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的统计过程要有所体验,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选择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其次,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在自己的体验过程中了解一格还可以表示2个数量甚至更多,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猜测推理的能力。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接触过简易统计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一些简单的预测;学生要参加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在方格纸上画出条形统计图。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教师应该精心创设情境,鼓励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能看懂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重要的数学素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展开讨论,做出分析,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在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上,而是着眼于让学生感受统计问题的产生,体验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学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引发统计的需要,这种需要很自然地转化为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的内在动力。
其次,我又试着在教学的安排上做了一点尝试。
1、授课的大部分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共动。
具体细节:在填统计表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报数我填写。我的想法是: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具体更直接的看到图表的制作过程,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下将知识内化。但也有让学生独自完成的学习活动,我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行,感到只有“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师的语言不简练等等。真诚的希望各位教师、领导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沿着准确的教育方向,走进学生,走进教育。
《统计》教学反思15“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单式折线统计图,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功能,在折线统计图中,既可以看出每个统计数据的绝对数值,也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想自己所想,问自己所问的,说自己想说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会想、会问、会说,教学反思《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要学会肯定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别人弥补不足之处。对别人做法不理解的不要指责,而是学会提问。形成一种老师、学生平等的在一起研究问题的氛围。教师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与结果,还要抓好时机,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促进他们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整节课学生不是静静的听教师教,而是热闹的“动”起来。这是我呼唤学生“积极参与”与“合作交流”的成功之处。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下思维开始了,头脑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效果渐佳了。
文档为doc格式